我們家大寶阿格今年九月終於要上小一了,不知不覺三年就這樣過去了,回想三年前,我還再跟Lawrence爭論『幾歲上幼兒園才是最適當?』,當時,我和Lawrence為此堅持不下,處在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窘境。
先談談Annis的論點:
1. 表達需求能力、擁有生活自理能力
Annis一直以來認為4歲的孩子才有足夠的表達能力與生活自理能力,尤其看到幼兒園多起虐兒新聞,更是讓我卻步,至少我希望阿格能清楚表達他在學校的生活點滴,這樣我才能掌握孩子在學的狀況。
(最後發現以阿盧幼幼班就讀的經驗來看,其實家長若多一份細心,都能發現觀察到孩子們是否樂於上學!家長能入學前訓練孩子能自行拿湯匙吃飯、拿水杯喝水,孩子會以表情、手勢或是口說的方式來簡單表示自己的需求,例如會用手勢暗示老師身體不舒服、想要尿尿或可以簡單說出「尿尿」、「便便」等能力,加上嚴格篩選幼兒園,我想提早幼幼班就讀是一項不錯的選擇。)
2. 小小孩的需求希望能立刻被滿足
畢竟幼兒園不像寶貝在家或是1對1、1對2的保母家,Annis原本認為孩子的需求若無法快速被滿足,擔心孩子會因此退縮、容易感到自卑,最後導致上學變成一種無形壓力,讓學習變成孩子的一種負擔。
(還是以阿盧幼幼班的經驗看來,若家長能訓練孩子遇到困難時,養成孩子自行解決問題的能力,練習向人發聲與求助,將來面對團體生活時,孩子便更能快速融入並適時向老師尋求幫忙。)
再來談談Lawrence的論點:
1. 雙薪家庭無法自己照顧小孩,保母已無法滿足孩子所需
我們是雙薪家庭無法全心全意在家照顧小孩,只能選擇將孩子送託給保母或是幼兒園唯二選擇,保母家已無法應付滿足阿格現階段的求知慾,阿格充滿好奇心、渴望探索,但保母家無法給予阿格所需的資源,從阿格口中聽到的都是睡覺、睡覺還是睡覺。(阿盧會提早幼幼班就讀,是我們發現阿盧生活習慣、態度與我們期待相差甚遠,以挑食為例,周一至週五阿盧三餐都是在保母家解決,某日無意中從保母口中得知,她平常只給阿盧單一種食物,例如:白飯+豆干、麵+滷肉等,保母的理由是多種食物,阿盧就不吃了,我認為主要照顧者若是順從孩子,而非給予正確觀念,那就必須更換照顧者了。)
2. 孩子已戒尿布,可自行上廁所
阿格已戒除尿布,能用水杯喝水並且能表達要上廁所的需求,3歲的孩子基本上表達能力已是明確的了,剩下的部分Lawrence認為是可逐步學習,無論是在保母或是校園學習都是一樣的。
3. 團體生活能讓孩子成長更快速
阿格想認識其他小朋友了,阿格2歲前除了爸媽以外,就只有待在保母家了(保母家也無其他小朋友一起作伴,直到2歲後才有阿盧作伴),帶阿格去公園溜滑梯時,阿格看到其他小朋友,都會很想跟大家玩,但因害羞遲遲不敢跨出一步,團體生活是未來很重要的課題,學校能讓孩子學習群體生活。
『幾歲孩子上幼兒園最適當』:
我認為各位家長不妨從孩子的個人特質、主要照顧者的教養方式以及家長需求三個層面來評估考量:
1. 雙薪家庭因忙於工作而無法兼顧育兒,孩子個人特質屬於活潑外向又愛與人玩耍,或許可讓孩子2歲從幼幼班就讀。以我們家阿盧為例,每日聽小班的阿格回家分享學校趣事,對幼兒園充滿嚮往很想跟阿格一樣去學校,既然阿盧有這個意願,當然我們很樂意讓阿盧提早體驗學校生活,目前小班即將生中班的阿盧,總是能在回家的路上和阿格聊個不停。
2. 平常孩子的主要照顧者能提供基本生活教養,且孩子個人特質屬於較慢熟、依賴性較強,我建議讓孩子擁有基本生活自理能力時,從3歲小班開始就讀,我們都知道幼兒園的的小孩容易感染疾病,2歲孩子去上學,生理和心理所承受的壓力會比較大,適應的時間也會較長,所以一般專家都會滿建議家長3歲讓孩子上幼兒園較為恰當。
3. 主要照顧者能提供孩子在家學習所需能力與知識,我想等到4歲直接從中班開始就讀也是可以考慮的選擇。
所以到底幾歲孩子適合上幼兒園,這是沒有標準答案,需要從上述三個層面自行評估衡量,以我自身例子,與其將阿盧送託保母,學習挑食、鬧脾氣,不如慎選優質的幼兒園,讓孩子提早2歲送幼幼班,會使寶貝們生活更精采有趣,以阿格&阿盧比較,阿盧因為幼幼班就開始適應群體生活,阿盧跟同學相處較不怕生且語文能力進步較阿格快。
當然,最後我們達到共識讓阿格提早小班就讀幼兒園,既然要讓阿格小班提早就讀,幼兒園的挑選就馬虎不得,畢竟我認為幼兒園是孩子啟蒙教育很重要的一環,常常流傳一句話『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於此可知,幼兒園階段是孩子品格發展的重要里程碑,我們必須好好慎選幼兒園,我們從將近10所幼兒園挑選一家我們覺得最適合的,我就來跟各位分享我們的挑選重點。
『如何挑選幼兒園』:
1. 合法立案、師資是否合格、確認師生比
確認幼兒園是否有懸掛合法立案「幼兒園設立許可證書」,各位家長能透過全國教保資訊網查詢,師資是否都具備幼兒園教師或教保員資格,確認師生比(幼幼班1:8、小班以上1:15)。
2. 學校創園理念與教學方向
幼兒園分為公幼、非營利與私幼;主要語言有全美語、雙語、中文;次要語言閩南語、客家語、母語等提供選擇。每家幼兒園標榜教學方向玲瑯滿目都不太一樣,有傳統式、蒙特梭利、華德福、瑞吉歐、主題等(參考資料:認識幼兒園教學法),可到園所官網了解學校的教學方向與理念,選擇與自己理念相近並且適合孩子個性的幼兒園。
3. 校園寬敞、環境安全、光線充足、有無「安全逃生出口」
Annis認為孩子在學校的時間佔大部分,希望園區是寬敞並且教室光線充足,記得曾經參訪一間老牌子的幼兒園,在同事間的口碑很不錯,但是踏進去的第一步,我就不喜歡這間幼兒園了,因為這是一棟四層高的獨棟透天厝,廁所是三間教室共用並且昏暗濕滑,教室裡因無對外窗,所以光線都是來自於日光燈的亮度,生活在這空間內,感受到滿滿的壓迫感,我認為孩子需要陽光,有足夠的陽光照進教室才能感受到滿滿正能量。
幼童需要足夠的活動空間,設施也要安全無虞,像我會察看樓梯有無加裝扶手,有無安全逃生口,廁所共用情形、是否有止滑設計、有無幼兒專用馬桶,園區樓層等,我偏好有能讓孩子跑跳的操場、兩層樓以下的園區空間,高於兩層我覺得對於幼兒來說過於危險。
4. 餐點供應次數與送餐方式
我參訪過一家幼兒園,學校僅供應兩餐(中餐、點心),中餐透過外面便當店合作送餐,重點那家送餐便當店屬於較油膩、主菜大多是炸物,我自己平常根本不會去買的便當,更別說要讓孩子每天吃,所以這也不會列入考慮,我理想的幼兒園是要有自己的廚房,餐點設計要考量均衡飲食。兩兄弟的幼兒園是有自己的廚房,一日供應三餐(早、中、點心),提供符合每日營養所需的餐點,感到意外的是下午點心不是以往所認知的養樂多或是飛機餅乾,而是三明治+冬瓜麥茶、紅豆湯圓甜湯等較有變化性的餐點,而不是只有熱量的食物。
5. 學校課程多元、有豐富圖書與教具
幼兒園並非只要孩子學習得好,更需在乎如何讓孩子樂於上學,在學玩得開心,若教室內有豐富的圖書與教具,更是能替此家幼兒園加分不少,我認為透過閱讀能讓孩子拓展視野。家長能觀看學校課表,了解學校課程編排方式、上課內容是否和自己理想一致。以我為例,有音樂課、美勞課、體能課、美語課等能讓孩子多方面學習的是我考慮重點,兩兄弟的幼兒園,除了上述課程以外,還有提供每周一堂感覺統合課程,這是讓我感到很滿意的部分。
6. 老師的耐心與理念
在學校與孩子們相處時間最久的就屬老師了,一位好老師能改變孩子的一生,一位不好的老師讓孩子一生被改變,不是用老師的學經歷來評比老師的好壞,家長能透過跟老師聊天,觀察老師對孩子的態度是否有耐心與愛心,有愛的校園才能讓孩子們快樂茁壯與幸福學習,我參觀學校時,最喜歡觀察老師和孩子們互動相處情形,老師是否常對孩子們微笑,能蹲下來傾聽孩子,常常擁抱孩子或讚美孩子,課堂中孩子是否充滿歡笑等。我參訪過一間學校,在老遠的走廊上就聽到老師大聲斥責孩子,教室裡鬧哄哄,還不時伴隨孩子們的哭聲;也看過孩子們拿作業給老師時,老師很不悅的臉手一揮要求孩子直接將作業擺桌上,甚至遇過喜歡使用恐嚇式口吻的老師,像是“督促孩子快進校門,不然會有虎姑婆”、“快把飯吃完,不然到教室門口罰站”等等。幼教工作是辛苦的,尤其面對鬧脾氣的孩子更是會讓人理智斷了線,儘管如此,我仍是認為既然身負教育的重責,老師雖然有自己的情緒,但不能將情緒帶進教室,建議家長將老師的理念與態度納入很重要的考量項目,願意傾聽、能感同身受給予孩子們安全感的老師才是我們需要好好替孩子們把關的重點